开发切合院校实际,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建设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打造高水平专业群,贯彻落实“职教二十条”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学生通过高质量的专业课程教学,培养适应未来就业的多层次综合职业能力。构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相对应的专业课程结构,建设以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实训基地,是目前职业院校培养高就业学生的首选途径。本文从高质量课程体系、与课程体系匹配的实训基地角度,并以物联网应用为例阐述以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只有建设了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企业对招聘人才的需要,而综合职业能力是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等多方位能力构成,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高质量课程体系。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通过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类化迁移,并得到特殊的发展与整合,从而才能形成职业能力。目前,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校教学、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同时引入校企合作模式,使职业教育冲破校园的围墙,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质量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为此建设好课程体系后,提供与改革的课程体系更匹配的实训基地就必须提上日程了。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够畅通就业通道,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只有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达到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的目的。而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就业导向的角度思考,抓住主干,剖析出实训基地的重要部分,并与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相结合,构建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实训基地和课程体系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下面以金字塔结构图解释实训基地与课程体系的具体关系,实训基地建设位于塔基位置,首先构成对实践课程体系的直接支撑,其次,质量保障体系对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了保障和质量控制作用。此外,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指导实训基地建设,而实训基地在建设、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而最直接的体现是对其中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要求,给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指定了方向,即专业课程同样要构建出以专业综合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系列课程体系来,从而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和高职实训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
2、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实训基地的本质属性。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最为显著的特性,这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掌握生产一线岗位关键技术技能和具备一线岗位所必备的职业素质是学生能否找到对口岗位迅速就业的前提,而关键技能、职业素质的有效提出必须依赖于专业建设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实训基地的本质属性,实训基地的教学属性是根本属性,不可削弱,更不能脱离,而教学属性必须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来体现,这又说明了实训基地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物联网是以感知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而互连的网络,是继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后信息产业世界的又一次产业******。然而,作为高等职业新兴的学科,在专业课设置、实训教学、学生实践设置等诸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直接借鉴。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建设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在此,以物联网为例,从物联网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内容以及两者的融合为出发点,建设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训基地途径如下:
1.构建物联网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
(1)优化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的体系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优秀的课程体系结构,能保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合理化、系统化、有序化,能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质量。采用以物联网体系架构为核心,构建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 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感知层:感知层主要由传感器和无线网络组成,主要是标识物品及信息的采集,是物联网的核心层。物联网工程专业在感知层对应的主要专业课程为:以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为基础专业课程,以传感器技术为核心专业课程。
传输层:传输层包括接入网和传输网,主要完成信息的传递与处理。物联网工程专业在传输层对应的主要专业课程为:以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技术为基础专业课程,以嵌入式系统开发.射频识别技术等与感知层相关技术结合的核心专业课程。
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完成信息处理与人机界面交互等功能。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应用层的主要专业课程为:以程序编程技术、数据库原理为基础专业课程,以计算机操作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综合实践等与感知层、传输层相关技术结合的核心专业课程。
(2)完善实训教学内容
在物联网专业基础实训教学方面,电子技术、物联网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组成物联网感知层的前置课程,而在传输层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基础,应用层包括物联网概论、mysql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和物联网java、python、C# 、android程序设计,一般在高级语言领域,学校会选择其中两种语言为课程主要方向。 专业基础课实训内容如下图所示:
图 物联网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
在物联网专业核心实训教学方面,实训内容主要包括感知实验、接入实验和综合应用实验(如下图所示)。
图 物联网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
(3)实践课程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内容
物联网技术应用型学生的培养应以学生为中心、现代技能人才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来构建相应的实训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将实训课程进行模块化,具体可划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传感网技术模块、物联网应用模块和物联网工程模块,并在相应模块下开设相应的系列支撑课程,从而将各类实训课程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由此,划分的实训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 物联网实训课程体系
物联网专业基础模块包括物联网技术导论、电路和电子技术基础、Windows系统管理、Linux基础、编程语言(C/Java/C#)、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等课程。该模块的功能是培养物联网专业的职业基础通用能力。物联网应用模块主要由物联网安全技术、数据库、物联网嵌入式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等课程构成。物联网工程模块由综合布线技术、物联网工程实施与规划和面向智能家居行业的若干门课程构成。
传感网技术模块由传感器应用子模块、无线通信技术子模块和RFID技术子模块构成。其中传感器应用子模块由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课程构成,无线通信技术子模块由无线局域网、无线传感器网络、NBIOT、5G通信技术等课程构成。RFID技术子模块由电子标签、125K低频射频识别、13.56M高频读写应用等课程构成。这些课程在内容上有比较多的重叠,如果将无线通信技术子模块中几门课程的内容打通,将原来独立开设的课程分成三、四门内容前后衔接的无线通信技术类课程,则减少了课程内容的重复,降低了占用的总学时数或者在保持原有总学时数的条件下可以将教学内容拓宽。
考虑物联网专业当前的培养目标,同时顾及物联网专业未来发展的需要,每个课程模块中所包含的具体课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课程模块中每门课程的内容需要专业教师认真分析专业的需求进行取舍,并且保证同一课程模块中的课程在内容上前后衔接。
为将上述划分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各课程模块落到实处,可将物联网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专业拓展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在理解程度上逐步加深,利于进一步教学目标的完成。
专业基础课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物联网概论、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基础、物联网概论,主要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大一完成相应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如下表所示包括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RFID应用技术、Linux操作系统、物联网嵌入式开发、物联网.NET开发、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物联网中间件技术、智能家居项目开发、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主要进行实训方面的学习,学生在大二可开始相应课程的学习。
专业拓展课程则被安排在学生大三年级进行学习,主要对前面两年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运用基础知识以及实训知识完成一些典型案例的综合应用。
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素养和团队协调能力,建设的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如下表所示。
2.建设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实训基地
在构建完相关理论与实训课程体系后,建设与课程相对应的实训基地就成了重中之重(如下“物联网实训基地效果图”所示)。结合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所要掌握的综合职业能力,建设的实训基地由物联网布线区、智能安防实训区、综合实训区、基础实训区、创客实训区、植物生长展示区、厨房体验区、智慧医疗体验区、安防体验区、智能家居体验区、沙盘区等区域构成,师生可在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种类的实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
物联网实训基地效果图
实训基地是各高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来满足时代所需的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本文从高质量课程体系的建设、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实践基地,以及唯众物联网实训基地建设的例子,详细介绍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实训的开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制造类企业培养高素质现代技能人才以适应国家关于职校技术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